
“村播”火热并非偶然。一方面,主要农产品连年丰产,特色农产品极大丰富,乡村的产业、生态、文化、旅游优势尽显,“村播”以更直观、更互动的呈现方式备受欢迎。另一方面,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消费市场总量的38%,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跑赢城镇居民。对电商平台来说,发掘新市场、获取新用户,“村播”业务必不可少。此外,政策方面也是暖风频吹,“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”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。

8月底,在江苏省兴化市林湖乡铁陆村生态葡萄园内,当地“网红”正在直播销售葡萄。周社根摄(中经视觉)
“村播”是农产品流通所需。农村电商包括上行和下行,即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。农业丰收并不代表农民必然能赚到钱,除了产得出,还要卖得好。可见,上行是农民增收的关键。现实中,小农户对接大市场,难免出现季节性区域性卖难。“村播”以小撬大,弥合城乡数字鸿沟,让农民从中受益,变网络流量为致富增量。
不过,农产品销售也不是一播就灵。“村播”的优势是提高了产销对接效率,入门虽易但持久带货也难。另外还存在一些不足,比如直播内容同质化、产品质量一致性差等。很多“村播”流量小、有效粉丝少,这些都影响助农效果。“村播”只是一个入口,用户感受和产业支撑才是关键,这就要求背后的标准化生产、精细化管理要到位,品质管控、订单运营要跟上。
数字乡村,核心是数据,但关键在人。新一代“村播”中很多有不错的学历,不少成功者更是采用团队化运作、产业化运营。其背后的整条产业链,恰恰是以往单个农户所缺乏的。这启示我们,既要打造一批头部主播,又要鼓励乡村草根主播各显神通。未来还要孵化和培养更多元的“村播”群体,带动更多农民崭露头角,助力农业产业链提升、价值链重塑。
从“村咖”到“村播”,从中可预见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模样。
来源:经济日报
